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也是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的新型高校智库。武汉研究院的定位是研究中心、高校智库、咨询平台三位一体,秉持“立足武汉、研究武汉、服务武汉”的宗旨,聚焦武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等重大课题,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平台。2020年,武汉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标志着其学术影响力与咨政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武汉市政协与江汉大学依托研究院,联合成立武汉政协智库,武汉研究院实现了从综合性智库向综合性智库与专业化智库并存的跨越式升级。

武汉研究院现有武汉政协智库、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经济社会研究所、高教研究所等机构,有专职研究人员近20人。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这四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都是武汉研究院的外围和协作单位,在武汉研究院内办公和交流。武汉研究院建立了以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马敏教授为主任委员,包括欧阳康、段超、陈向军、张星久、秦尊文等著名教授在内的学术委员会,武汉政协智库则聘请了省内外多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和特约研究员,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研究群体和网络。武汉研究院研究人员定位是:学术研究者、公共倡导者、政府咨询者。

武汉研究院成立初期,构建了“开放性课题、武汉研究院文库、专家观点、武汉企业蓝皮书、《武汉学研究》、武汉大讲坛”六大品牌体系。截至2025年,累计发布开放性课题600余项,连续出版《武汉研究院文库》25部、《武汉企业发展报告》(2016-202)共计8部,《武汉学研究》(2019-2022)共计8期,编发“专家观点”21期,举办30余场“武汉大讲坛”学术讲座,形成覆盖武汉城市史、产业经济与文化传承的特色研究网络。十余年间,研究院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100余项,到账经费超千万元,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0多篇,6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多项成果获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021年武汉政协智库的成立,标志着武汉研究院进入发展新阶段。武汉政协智库以“研究政协、服务政协;研究武汉,服务武汉”为宗旨,由武汉市政协和江汉大学领导组成智库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任一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智库研究员,并整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武汉重点高校,以及武汉市委党校、市社科院、市科协、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等地方研究机构,作为团体成员。四年来,智库聚焦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重大课题,累计发布课题95项(含政协理论40项、武汉发展55项),其中多项成果或获得省市领导批示,或转化为全国和省市政协会议提案或大会报告,或被省市相关部门采用,或在《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福建省政协、青岛市统战智库等单位来武汉政协智库考察交流,影响力辐射全国。

十余年来,武汉研究院坚持以科学决策引领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支撑科学决策的理念,已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决策的“思想库”与“智囊团”。面向未来,武汉研究院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决策“答题”,依据武汉经济社会建设“选题”,在服务企业、基层中“解题”,在育新机、开新局中“破题”,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通过持续提升研究和咨政服务能力,努力建成全国一流高校智库,主动融入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前沿,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等关键领域贡献“江大智慧”,为书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武汉篇章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